归创通桥(02190)中期业绩净利增长76%,海外扩张成重点
在当前国内医疗器械行业呈现两极分化的归创形势下,归创通桥(02190)依靠双介入产品线和精细化运营,通桥在行业调整中脱颖而出。中期增长
在8月19日发布的业绩2025年中期业绩公告中,归创通桥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.82亿元,净利同比增长31.7%。海外更值得关注的扩张是,其净利润达到了1.21亿元,成重同比激增76.0%,归创这一增速在医疗行业竞争加剧、通桥集采常态化的中期增长背景下尤为突出。
资本市场对此表现积极,业绩中金公司维持“跑赢行业”评级并将目标价上调至30港元;浦银国际也维持“买入”评级,净利目标价同样升至30港元。海外中金预计,扩张2025年经调整利润达1.92亿元,并首次引入2026年盈利预测2.79亿元,随着港股医药板块回暖,目标价较现价仍有约28%的上行空间。
精细化运营优化资源配置,核心业务收入大增
归创通桥的业绩增长主要得益于其两大核心业务的亮眼表现。神经血管介入业务收入约为3.04亿元,同比增长25.0%;外周血管介入业务表现更佳,实现收入约1.76亿元,同比增长46.2%。财报指出,核心业务的强劲增长主要来自通桥银蛇、神经血管导丝以及UltraFree等产品,覆盖了超过3000家医院,临床使用产品数量突破100万件。
优化资源配置带来的效率提升也是利润增幅的重要因素。中报数据显示,归创通桥通过资源优化,研发、销售和管理费用率较同期整体下降7个百分点,进一步巩固了盈利基础。
自2022年以来,归创通桥业绩表现优异,持续获得集采红利,多个产品如弹簧圈、PTA球囊以及静脉支架等成功中标,不断提升市场渗透率。
集采政策推动国产器械快速应用
当前神经介入器械市场仍被跨国公司主导,2023年,海外厂商市场占有率接近80%。集采政策的推进加速了国产器械的临床应用,国产品牌在集采中的占比显著提升。例如,在2023年弹簧圈集采中,国产报量占比分从约10%提升至25%以上。2025年河南公立医院联盟集采中,归创通桥的市场份额达到6%,显示着集采对国产替代的有效推动。
在“3+N”联盟集采中,归创通桥的颅内支持导管实现了最高中标,集采后植入量增长2.5倍。回顾2021年至2024年,归创通桥神经介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率达67.78%。
持续盈利与现金流为业务扩展奠定基础
归创通桥的持续盈利能力使其,截至6月30日,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超25亿元,开始首次派息,股利支付率达到32%。值得注意的是,归创通桥上半年营收增速在同行中位列第一,显示出其精细化管理的优势。
公司在研发方面持续投入,上半年研发支出1.2亿元,同比增长19.7%,梳理出73款产品,其中50款已获批上市。
海外业务蓄势待发,“内生+并购”模式开启新篇
归创通桥在提升国内市场份额的同时,也积极拓展海外市场。全球外周介入市场规模约100亿美元,而中国市场约占12%-15%。公司现已在欧盟、南美及非洲等多个地区获得产品批准,海外收入在报告期内达1572万元,同比增长36.9%,并预计下半年将进一步增加,目标是到2027年海外收入占总收入20%-30%。
公司注重通过并购和自建本地化能力来拓展海外业务,而不是单纯的授权模式,这种方式在医疗器械行业更具优势。
总结
综上所述,归创通桥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76%,超出行业平均水平,其成功源于双介入产品线的协同发展、精细化运营的提升及对集采政策的敏锐把握。在竞争激烈的医疗器械市场中,归创通桥凭借创新研发、集采获标和海外扩展,展现出强劲的增长潜力。随着政策环境的优化,以及国际市场的开拓,归创通桥有望在“双轮驱动”的战略下,成为中国医疗器械领域全球竞争的重要选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