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MGM

投行看好创科实业(00669),静待估值重塑

Source:

创科实业(00669)自被沽空后,投行其估值一直处于低迷状态,看好尽管近三年有所反弹,创科但仍大幅滞后于市场整体表现,实业基本面推动力逐渐减弱,静待现阶段需等待新的估值估值参照点。

根据XM外汇官网APP的重塑报道,创科实业最近发布了2025年上半年的投行业绩报告,营业额达到78.33亿美元,看好同比增长7.13%,创科净利润为6.28亿美元,实业同比增长14.17%。静待毛利率增长34个基点至40.3%,估值净利率提升至8.17%。重塑此外,投行公司的每股盈利为34.37美仙,并计划派发中期股息125港仙(约16.09美仙),股利支付率为46.81%。

实际上,创科实业的业绩增长呈现一般化,近三年收入和利润复合增长率仅在单位数区间,缺乏显著亮点。虽然受益于全球消费复苏,MILWAUKEE和RYOBI两个品牌的持续贡献推动了业绩增长,但地板护理业务的下滑限制了估值的提升。特定的市场环境,特别是特朗普发起的关税 guerra,也引发了投资者对公司全球运营的担忧。

截至目前,创科实业的市值在今年微幅下滑1.4%,而恒指指数涨幅超过25%,在整体市场上扬的情况下,创科实业的估值仍需业绩预期的修复。

电动工具业务稳健,两大品牌表现突出

根据XM外汇官网APP的报道,创科实业在2025年上半年的表现强劲,创造了半年度历史新高。尽管近三年的收入复合增长有所回落,业务的核心驱动力主要来自电动工具。上半年电动工具收入达到74.25亿美元,同比增长7.85%,占公司总收入的94.8%。

图片来源:公司财报

电动工具业务的两个核心品牌MILWAUKEE和RYOBI在此阶段表现出色。按当地货币计,MILWAUKEE的销售额增长11.9%,保持了全球专业电动工具的领导地位;RYOBI的销售额亦实现8.7%的增长,两个品牌共同贡献了几乎100%的增长。

MILWAUKEE品牌拥有广泛的产品线,包括户外园艺工具和个人安全装备,覆盖多个行业。近期推出的M18 FUEL系列钢管切割机旨在提升机械和通渠行业的作业安全和效率。RYOBI的电动工具和园艺工具产品线同样实现了良好的增长表现,尤其是电动工具保持了双位数的增长。

尽管公司正在逐步收缩地板护理业务,上半年该项业务收入下降6%至5.2%的市场份额,但依然保持盈利,分部利润为0.1亿美元,而电动工具的分部利润为7亿美元,分部利润率高达9.05%。显然,电动工具业务的强劲表现大幅提升了公司的盈利能力,年化ROE也提升至18.87%。

充裕的现金流,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

在行业需求方面,全球电动工具市场规模持续稳定增长,但增速相对平缓,2018-2023年期间复合增长率仅为1.03%。预测2024年将有所回暖,但增速仍限制在单位数。据中信建投研报,无绳电动工具的市场规模预计在2020-2025年将以9.9%的复合增长率增加,而有绳电动工具的复合增速则仅为2.1%。预计到2025年,无绳电动工具的市场份额将达到56.12%。

作为全球电动工具行业的领先者,创科实业的MILWAUKEE和RYOBI品牌在北美、欧洲及其他地区均有广泛市场。上半年其在北美和欧洲市场营业额分别为58.72亿美元和14亿美元,同比分别增长7.52%及11.9%,合计占公司总收入的92.84%。

值得注意的是,尽管特朗普在今年4月发起了关税战,创科实业并未受到显著影响,这得益于其全球化布局下的本地需求韧性及强大的品牌力量。随着下半年关税战的不确定性逐渐消散,全球消费复苏,创科实业有望借助其领先地位和丰富产品组合,获取更大市场份额。

创科实业的财务状况良好,2025年上半年,资产负债率为52.1%,有息负债率为10.31%,截至6月,拥有现金等价物16.08亿美元,覆盖其112.2亿美元的有息债务。此外,公司的经营现金流持续保持净流入,近三年平均达18.7亿美元,这为其持续投入研发和市场扩展提供了保障。

综合来看,创科实业的收入稳健增长,但盈利虽有波动。近年来,在产品结构优化及降低费用方面取得成效,使得利润率持续提升。电动工具业务表现强劲,MILWAUKEE及RYOBI两个品牌实现了持续增长,反驳了昔日沽空机构的财务指控。

财报发布后,各大投行纷纷持乐观态度,兴业证券指出,凭借MILWAUKEE在专业市场的创新和RYOBI在消费市场的竞争力,创科实业预计将实现持续增长,2026年MILWAUKEE品牌预计实现双位数增长,同时RYOBI品牌的销售额也将因ONE+ 18伏特电池平台的扩张而增长。

在资本市场上,创科实业自2022年见底反弹,但反弹幅度有限,年线平均涨幅约10%,在今年强劲市场中缺乏明显提振,仍需等待新的估值支撑。值得一提的是,公司的分红及回购政策有效提振市场信心,自2000年以来累计分红54次,总分红比例达38.14%,而今年上半年的分红比例为46.88%。同时,公司多次进行了回购,总金额超过1.7亿港元。